今日上線!騰訊新聞聯(lián)動50家博物館"云直播"

2020-03-23 16:30 博物館頭條

  探秘館藏國寶,共賞天下珍藏。今年,聯(lián)合國第44屆世界遺產(chǎn)大會將在中國召開,“5·18國際博物館日”也逐步臨近。值此之際,騰訊新聞啟動寶藏四方文化傳播計劃,帶觀眾在疫情期間線上云賞50家國家一級博物館,同步征集民間藏品故事。

  云賞國寶,帶你夢回5000年

  隨著“博物館熱”的日益升溫,博物館日益成為展示傳播中華文明、凝聚國家認同、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平臺;成為以文育人、以文化人、以文培元的知識寶庫、靈感源泉和精神支撐。

  寶藏四方·國寶云賞系列,將通過整合騰訊新聞、騰訊微視等平臺傳播資源,聯(lián)動全國著名博物館,開啟博物館線上觀賞模式,讓文物有話說、國寶講故事,傳播館藏珍品的文化影響力。

  此次活動首期從3月23日起,將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、沈陽故宮、安徽博物院、山西博物院、福建博物院等10家博物院(館)參與云直播。接下來,將圍繞“一帶一路”文化、大運河文化、長征文化、黃河文化等中華文明標識,開展系列主題活動。以國寶有話說系列,用圖文、視頻形式傳播館藏國寶知識;以國寶云賞系列,用平臺直播形式,云端呈現(xiàn)逛館攻略,方便疫情期間觀眾逛館賞寶。

  在線鑒寶,讓民間藏寶有話說

  國家寶藏深藏在國家博物館,而民間寶藏流傳于大眾的指尖。

  寶藏四方·在線鑒寶系列,以“傳承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”為宗旨,旨在為用戶呈現(xiàn)一場獨具特色的人文之旅,引發(fā)大眾對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藝術(shù)的追尋和探求。

  只要稍有涉足收藏的人都知道,每個藏品背后都有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、大量的人文掌故,收藏之路也包涵酸甜苦辣,甚至有各種愛恨情仇。

  如果你有好故事,好藏品,可以直接用企鵝號上傳的形式,用圖文或者視頻,進行藏品展示、賞析。我們將借助騰訊新聞以及其他傳播平臺的力量,讓更多人可以共同欣賞藏品,一起品味藏品背后的文化歷史信息和傳奇故事。

  10家博物館首期云直播

  受疫情影響,目前全國博物館普遍仍在閉館中。如何讓觀眾無需現(xiàn)場也能隨時參觀?如何用新技術(shù),滿足觀眾和博物館的交流意愿?

  經(jīng)騰訊新聞的倡議,首期10家博物館給予了積極響應(yīng)。從3月23日至4月3日,騰訊新聞將啟動輪動直播計劃,每場約1-2小時。屆時,各博物館將拿出鎮(zhèn)館之寶亮相直播,與觀眾講故事、傳文化、云互動。

  走進寶雞青銅器博物院,解密最早的“中國”

  首期直播,騰訊新聞聯(lián)合寶雞新聞網(wǎng),將走進寶雞青銅器博物院。在這里,將帶你云賞中國第一批禁止出境展覽的國寶重器之一何尊,解密最早的“中國”。

  這件國寶是“中國”一詞最早的記載。

 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是以收藏、研究、展示青銅器為主的國家一級博物館。

  在這里,有一件1963年出土于寶雞市賈村、西周時期的國寶重器——何尊,尊底銘文中因出現(xiàn)“宅茲中國”這句話,而成為“中國”一詞最早的記載。

  除何尊外,直播中,廣大的網(wǎng)友還將領(lǐng)略到諸多青銅瑰寶,如四十三年逨(lái)鼎,鼎內(nèi)銘文記錄了周宣王對監(jiān)察官“單逨”進行“任前廉政談話”的事情;逨盉(hé),一種西周晚期的盛酒器;逨盤,銘文第一次印證了《史記》中關(guān)于西周諸王名號及世系的記載;簋(húguǐ),一件西周時期重達60kg的祭祀禮器,是存世商周青銅簋中最大的一件,堪稱“簋中之王”。

  薈萃萬余件青銅器 百余件國家一級文物

  寶雞被譽為中國“青銅器之鄉(xiāng)”,數(shù)萬件青銅器從這里出土,其中,大盂鼎、散氏盤、毛公鼎、虢(guó)季子白盤等聞名于世。

 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館藏文物47萬件(組),其中,寶雞地區(qū)出土的商周時期青銅器千余件。有國家一級文物何尊、逨盤、逨鼎等百余件,它們有的渾厚凝重,氣勢磅礴;有的工藝高超,精美絕倫;有的則以銘文見長,歷史研究價值極高 ,展示了寶雞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。

  首期直播計劃如下(敬請關(guān)注直播預(yù)告,以防時間變化)

  3月23日10-12時:寶雞青銅器博物院

  3月24日13-15時:偽滿皇宮博物院

  3月25日10-12時:安徽博物院

  3月26日10-12時:沈陽故宮博物館

  3月29日10-12時:山西博物院

  3月30日10-12時:中國絲綢博物館

  3月31日14-16時:吐魯番博物館

  4月1日10-12時:福建博物院

  4月2日10-12時:長沙簡牘博物館

  4月3日10-13時:秦始皇帝陵博物院

? China Sports Museum. All rights reserved.
中國體育博物館版權(quán)所有
ICP經(jīng)營許可證:京ICP證030713號 網(wǎng)站-2 京公網(wǎng)安備11010102000807號
本網(wǎng)站由華奧星空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提供制作及技術(shù)支持
客服及報障電話:010-67158866-800 客服及報障郵箱:800@sports.cn